找到相关内容2065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汲喆:如何超越经典世俗化理论?

    所以充满矛盾的世俗化论述往往比各种有关宗教的更显“正确”和“可靠”的“经验研究”和“中程理论”具有更大的思想魅力,就在于它应许了宗教研究对于一般社会学的可能贡献。因此,对世俗化理论的真正超越,不在于简单...

    汲喆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9385173961.html
  • 道安避难行状考

    述,汤用彤先生已经怀疑道安避难初期先到濩泽的说法。在这里,他又提出这样一种可能,即道安是从濩泽到王屋女休山,进而渡河到陆浑的。由于没有可靠的证据,汤先生只是提出这样一种可能性,以供参考。在他的著作中,...

    方广锠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13974061.html
  • 敦煌石室《心经》音写抄本校释序说

    学界在敦煌学乃至隋唐五代西北方音的研究现况而论,   p. 102  《大正藏》所收录的音写本《心经》实有重新加以校订的必要。我们以为这项校释工作不但可以提供给学界一个比较可靠的《心经》音写的版本之外,...

    万金川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13974062.html
  • 刘汝霖:唐玄奘法师年谱(1)

    为二十六岁﹐证二也。他人记载﹐不如  本人自述之可靠﹐考广弘明集二十二引上请御制三藏  圣教序表载﹕「奘以贞观元年﹐往游西域。」证三也  。于阗上表﹐时在贞观十八年﹐则云﹕「历览周游﹐  一十七载。」...

    刘汝霖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14674076.html
  • 永恒生命的探讨

     自拟了「范畴」,时空便分了,随时间迁流而生起的生灭有  无对待诸法。因此不执于有,便执于无,时而认为暂时的生  存为真实可靠,时而认为剎那的寂静为永远断灭,空间是常  住不动真实平常的,但人们看见它...

    巴怡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15474093.html
  • 宗萨亲波切著:造作与无常(2)

    个无常的上帝能回应祷告并且改变天气。但只要上帝的行为是由一连串的开始和结束和合而成,他就是无常的,换句话说,也就是不确定与不可靠的。  也许有人会认为,假如地球上的人全都死光了,上帝还是会继续存在。...

    宗萨亲波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93874339.html
  • 玄奘大师在印度境内游学与善财童子参学有关地理、路线、及其意义之探讨

    印度之奥瑞萨省 (Orissa) 境内沿海岸与摩诃那  地河 (Mahānadī) 口地带应是可靠的。[24]因为这一带为频阇耶山 (Vindhya) 以东余之脉、多  山林,如图一,[25]所以众...nadī) 口地带应是可靠的。[24]因为这一带为频阇耶山 (Vindhya) 以东余之脉、多  山林,如图一,[25]所以众菩萨「出逝多林便到了福城」。福城应在诸河流冲积地带,至少应  在接近冲积...

    李志夫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9020674457.html
  • 学佛修行 万善同归—— 兼论延寿大师的四料简

    学佛修行 万善同归—— 兼论延寿大师的四料简   普陀山佛教文化研究所 林克智   内容提要 本文旨在弘扬永明大师的禅净双修思想,提倡大师的万善同归。并以此说明万善同归,念佛求生净土,是学佛者适时的、自利利人的、直捷快速而可靠的修行方法。文章最后部分,谈了笔者对大师所作《四料简》的一些看法。   关键词 永明延寿 万善 同归 禅 净 合一   作者介绍 林克智,...

    林克智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94374559.html
  • 《中观精要》意趣蠡测——佛学大师更敦群培精神境界发凡

    自信”,使人们沉醉于自己所认识的一切都是可靠的幻觉之中;并由此产生出对自身命运、自然、社会发展趋势的“主宰”感;这种“主宰”感和“自负”心的树立、强化,最终凝固成难以消除的、顽固的“执著”心理定势。...藏文库?中国佛教学术论典》版P193   [17]正理论派将人们的认识分作现量、比量、喻量和阿含量,更敦群培认为这四量都是不可靠的,即使作为圣贤之认识的阿含量,也来自于圣贤之前三量,故在此有将圣贤俗化...

    金易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575274924.html
  • 佛教怎么看世界?

    没有看见;有没有菩萨呢?没有,因为我们也没有看见,这就是常人的认识。我们的认识来源于所谓的感觉,但我们的感觉是不是可靠呢?我们的感觉既要受到感官条件的限制,又会被我们错误的概念所误导,若是盲目地跟着感觉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03975474.html